Port Cities in the Global Era
University of Macau
Apr 22-23, 2016
The 13th Asian New Humanities Net Annual Meeting, titled ‘Port Cities in the Global Era’, was held today (22 April) at the University of Macau (UM). The event attracted more than 50 renowned scholars in the field of social sciences and the humanities, from the United States, Germany, Japan, Singapore, mainland China, Taiwan, Hong Kong, and Macao. Participants discussed a wide range of topics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humanities in Asia, including the international influence of port cities, the development of and challenges facing port cities in a new era, and the changing identity of port cities. The event was co-organized by UM’s Faculty of Social Sciences and Faculty of Arts and Humanities, as well as the Macao Foundation.
For the full version, please refer to the Chinese version.
亞洲新人文聯網會議澳大舉行 探討港口城市國際影響、身份認同轉變
由澳門大學社會科學學院、人文學院及澳門基金會合辦的第十三屆亞洲新人文聯網(亞聯)會議今(22)日於澳大人文社科樓舉行,會議以“全球化時代中的港口城市”為題,與會學者就港口城市的國際影響、新時代下港口城市的發展及挑戰、港口城市身份認同的轉變等議題進行探討。
澳大校長趙偉教授致辭時表示,亞聯由亞洲人文領域一眾知名學者於2003年成立,旨於推動亞洲及其他地區的新人文研究和資源共享。過去,曾於上海、台北、香港、澳門等城市的不同大學和機構成功舉辦了12次專題年會。本次是第二次在澳門舉行,會議主題呼應了“海上絲綢之路”的話題,突出了澳門古今重要地位以及澳大的學術目標。澳門是一個中西文化融合交匯的經典例子,也是一個文化多元的港口城市,澳大希望在滿足澳門社會發展需要的同時,充分利用澳門獨特的文化遺產和全球聯繫的優勢。
澳大人文學院院長靳洪剛教授表示,澳門過去四百多年一直是中西方交流的門戶,其多元的語言、文化、藝術、歷史和社會充分反映了人類進化、互動、融合、衝突和進步的動態過程,為專家學者提供眾多港口城市生活狀況的一手資料以及人類生存境況的最生動展示,因此澳門是開展這類學術討論的不二之選,適逢天時地利人和,世界各地人文和社會科學領域的知名學者聚集在澳門、在澳大,相信本屆會議會綻放出豐碩成果。
澳大社會科學學院院長郝雨凡教授表示,現代人似乎非常擅長於學習科技知識,但一談到人文領域或者如何和其他人打交道,似乎就不是那麼擅長了。社會科學和人文學的發展始終都落後於科技的發展。人類在管理自我和社會這方面的能力永遠都追不上科技發展的速度。但正因為此,更需要號召大家一起為社會科學和人文學共同努力。
本屆會議邀請到來自美國、德國、日本、新加坡、中國內地、台灣、香港、澳門等國家和地區的50多位人文社科領域、尤其是亞洲研究方面的著名學者及學科帶頭人。作為亞洲地區人文研究交流與共享資源的學術平台和網絡,亞聯會議的宗旨是通過亞洲大學和研究機構之間的合作,促進和加強區域內乃至世界各國的人文學術研究的交流與合作,催生和顯揚人文研究的卓越成績,發展培養亞洲的人文學科及學術隊伍。